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安博体育官方网站厦门同安健身器材产业如何持续领跑?
安博体育官方网站厦门同安健身器材产业如何持续领跑?9月2日,厦门凭借举办2023年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的比赛向全球递上一张闪亮的体育名片。然而不少人可能还不知道,厦门还拥有另一张更为“资深”的体育名片。经历30多年的发展,厦门市同安区已经形成了亚洲最大的健身器材制造出口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健身器材质量安全示范区。生产基地内产业链完备,95%的生产用料配件都能在车程1小时的距离内找到。
20世纪90年代初,健身器材行业西进“掘金”,厦门市同安区便是其中重要一站。融合发展三十载,一些健身器材行业人才从厦门台企中走出,相继开创了与健身器材有关的配件企业,两岸企业共同携手在此造就了健身器材制造完备的产业链安博体育官网app。目前,同安区健身器材企业及配套企业有几百家,其中规上企业有45家。
疫情3年期间,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同安区健身器材行业经历了10个月的订单“爆单期”和14个月的订单“空窗期”,产业历经沉浮考验。2021年同安区健身器材企业及配套企业产值104.5亿元;2022年产值81.02亿元,同比下降19.08%;2023年1—7月完成工业产值34.63亿元,同比下降26.12%。变则立,不变则废。遭遇订单“空窗期”的企业开始积极地谋划破局之路。厦门同安健身器材产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持续领跑?近日,记者走访厦门市同安区健身器材制造基地调查探寻。
厦门同安健身器材产业拥有康乐佳(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全国轻工业健身器材行业十强)、蒙发利(省著名商标企业,国内器具最大的企业之一)、群鑫机械、任和运动等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任和运动属于“后起之秀”。
一块不到0.5平方米的黑色平板,板上有两个拉手,拉手的一端通过绳索连着板下的电机,拉动拉手时通过电机产生不同强度的阻力,就能替代不同重量的哑铃、杠铃片等配重块,达到各种力量训练的效果,这种产品称作“数字力量站”,是时下火出圈的家庭健身器材,顶峰时的售价超万元。数字力量站的核心在于板下的这台伺服电机,常见于追求精度的工业设备。将伺服电机用于家用健身器材,放眼国际,尚属凤毛麟角,而位于同安基地内的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简称“任和运动”)就能造出这款产品,并且拥有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能力。
任和运动的前身是为生产跑步机提供电控系统配件的企业,年产值过亿元。2017年,创始人任杨杰转让掉手上的业务后摩拳擦掌,打算进入产品端试试水深。在任杨杰眼里,“产品的小改动不是研发,重构产品才是研发”。
“有没有想过你买一台跑步机放在家里,展开与收纳就像叠被子一样轻松。”任和运动的第一款产品是铝制全折叠免安装的跑步机,于2019年面世。只凭借这一款产品,任和运动在2020年就实现了2.5亿元的销售收入。“以往买一台跑步机回家,不用的时候就变成了‘晾衣架’,可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任杨杰说,跑步机可折叠意味着当它被装箱出口时,同等大小的货柜能多装2至3倍数量的跑步机。也因为可折叠,新的销售方式也萌生出来,“我们正在与全屋定制企业洽谈,把我们可收纳的健身器材产品加入家庭装修方案中”。
从2021年下半年起,整个健身器材行业经历了长达一年半的“订单荒”,任和运动也没幸免,接连的两年销售收入直接“腰斩”再“腰斩”。“没有订单就能更专心搞研发了。”任杨杰风趣中夹杂着无奈,但好在他重构产品的目标一样一样地实现了:2021年,不用电还能听歌、看视频的划船器上线,实现从传统新型机械到新能源机械的转变;2022年,能感应用户配速并自动调节履带速度的跑步机、走步机发布,更好地提高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2023年,研发出配备于数字力量站的伺服电机,实现了从传统配重块转型数字力量训练。
目前,任和运动已累计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超160项,从配件供应商跻身成为健身器材行业百强、厦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受益于自主研发,任和运动在销售上占据了更多主导权。
“过去品牌方来下单,无论是采用单价既定的方式还是毛利既定的方式,代工厂被要求提供成本表,工厂有多少利润品牌方说了算。”任杨杰说,“现在产品捏在我们手里,成本表不公开,合作要先付预付款,客户表示很不习惯。要知道如果是国际品牌的合作,代工厂不仅收不到预付款,还要交给品牌方保证金。与任和运动洽谈的品牌方鲜有第一次就成交的,但是扭头走的客户有80%回头了。”
“轻量化、小巧的家用健身器材的市场接受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这让任杨杰对企业的未来更具信心,“预计2024年任和运动的销售额能突破2.5亿元。”
在这片以贴牌业务为主的基地里,像任和运动这样的企业颇为少见,但却是这个产业萌动的一个趋势。据统计,同安区健身器材企业的自主品牌占比18.4%。对此,同安区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标准水平,走品牌化经营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危机应对能力。同安区还加大对健身器材企业的参展扶持,助力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开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最大限度释放惠企红利,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更上一层楼。
与任和运动仅有一街之隔的厦门群鑫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简称“群鑫机械”),是早期进驻厦门投资的台资企业,现已成长为国际化大型健身器材开发设计制造商,并成为厦门体育行业中“走出去”的主力军。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们的订单翻倍,厂里52台焊接机械手24小时不间断工作也应付不了这么多订单。我们应对市场变化有经验,基地里不少企业通过扩招工人、扩建厂房来应对爆单的状况,我们通过评估把部分焊接、喷漆的环节交由合作方完成。”群鑫机械总经理方俊雄分析说,代工厂的利润不高,扩产必须要有持续稳定的业务做支撑。“我们有个非常稳定的客户,以往每个月固定2个集装箱柜的订单,今年6月我才再次收到他的订单,距离上一次下单已经14个月了。”方俊雄的决断让群鑫机械撑过了“订单荒”,“代工厂一年到头产能都安排得满满的,停不下来做自我提升,这段时间正好让我们好好地‘内功’”。
从办公系统数字化,到设置自动化生产线,再到提高产品生产的精准度,群鑫机械都优化了一遍。“原来产值七八亿元需要2000个员工,现在只要800个员工;全行业平均交货周期要55天,我们只需要40天,这意味着一些加急的订单我们可以接了,相应的仓储费也降低了。”方俊雄说。
然而群鑫机械的提档升级不止于此。“最初群鑫机械大部分订单来自海外,近些年的客户逐渐多了起来。”更让方俊雄惊讶的是,“海外客户多为品牌商、渠道商,而客户竟然有跨界来合作的。”如今已在港交所敲钟上市的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便是其中之一。方俊雄表示,群鑫机械看好线上定制课程与传统健身器材的融合应用,投资2000万元认购Keep股份,从品牌的代工厂到成为基石投资者,“这是我们企业曲线转战零售端用户的方式”。
通过与Keep的合作,方俊雄观察发现,产品更为简化的设计,更具交互性的融合,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市场对健身器材的需求。“踩上动感单车,选择好定制化的课程,跟着教练指令,感受身临其境的骑行。通过打破传统单一的踩踏模式,让运动变得不枯燥也更专业。”方俊雄说,“能在线上看健身教学视频的人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健身器材的。比起传统零售端一对一地去开发客户,这种异业合作对客户开发显得更有效率。”
“引导企业实施双循环战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化经营和商业模式的升级,是未来同安区落实对健身器材产业扶持的工作重点。”同安区副区长黄祖南表示,同安区已通过举办电商直播、商贸促消费等活动,积极引导企业改变原有的以批发为主的商业模式,参与到新零售的领域,同时加大对企业的市场开拓扶持,鼓励企业抓住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构建品牌出海的新渠道。
厦门同安健身器材产业如今面临发展困境。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订单下滑可能会启发新的经营思路,倒逼着企业苦练内功,寻找生存之道和突围之路。这不是这个产业第一次转型。据厦门群鑫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俊雄介绍,群鑫机械是在告别早期健腹轮、劈腿机等低端产品后进入跑步机、动感单车的生产。运动人口的渗透率仅有3%,而欧美发达国家达到40%,市场开拓大有可为。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若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还想靠订单量摊薄成本来赚取微薄利润的健身器材企业很难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那些有能力寻找新赛道、作出改变的企业,则有更多的选择。我们看到,无论是“壮士断腕”似的走自主研发道路,还是通过新合作模式从贴牌代工“浅尝”新零售,都是走出困境的方法。
企业发力,政府助力。同安区政府也一直在探索,寻求有效的措施,尽力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及行业本身存在的不足对产业的冲击。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创新求变、转型升级始终是制胜之道。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厦门市、福建省体育产业的基石,同安区健身器材产业可谓厦门体育的半壁江山。其现阶段面临的困难,既有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导致体育消费信心不足和消费意愿减弱的因素,也有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发展质量较低和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再叠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不稳导致出口贸易走弱。
同安区健身器材产业如何化危为机?郑志强建议,要充分发挥同安“全国健身器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运动健身器材)”等体育产业基地的聚集效应。依托现有的体育产业集聚优势和发展潜力,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链,持续提升聚集效应。
“智能健身+健康服务”“器材制造+数字管理”“产品+智能+服务”等新型应用场景是体育智能制造新方向。同安区健身器材产业要加快推动产业智能升级。要鼓励企业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尽快从传统体育用品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型企业转变。同安的知名企业康乐佳、蒙发利和群鑫等从加大自主研发中获益可见一斑。
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同安区健身器材企业原来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但新时代“双循环”格局下,外贸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代工”以量取胜的模式难以持续,而国内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又亟待挖掘。同安区健身器材企业应加强自主品牌塑造,提升营销能力,使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适应日益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的体育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