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安博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安博体育八卦掌他拿下国际冠军

2024-01-07 08:29:4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安博体育八卦掌他拿下国际冠军首次亮相重庆赛场,他凭借八卦掌一举成名;到香港参加国际赛事,他再次夺得第一名;参加民间艺术比赛,他又获得好名次。

  如今,每天早上,都有一群武术爱好者跟他练武强身。毫无疑问,余永华在武术圈赫赫有名。提及他的八卦掌,更是声名远播。

  余永华,别名余权,自幼习武,师从沈林安博体育。沈林是梁平名老中医,武术亦非常了得,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威望。

  少年时,余永华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往沈林家跑。沈林教他压腿、站桩、吐纳等基本功。初中毕业后,他正式拜沈林为师,开始跟师学艺。

  跟师学艺,就是一年365天吃、住、练都在师父家里。余永华自幼在农村长大,洗衣、喂猪、挑水、做饭、插秧、打谷等日常农事都会,师父自是喜欢。

  “不流一定的汗水,不花一定的时间,武术肯定是学不出来的。”治学严谨的沈林时常这样教导余永华。

  余永华谨记师父的教诲,每日勤学苦练。跟师学艺的第二年,他在武术上就已小有长进。为了增强他的本领,沈林有意安排他到一些训练场合去作示范。

  一次,余永华的师兄在传授武术时,个别动作不得要领,请师父出马指导。沈林假意说自己也做不出来,让余永华来示范。

  “教学相长”,虽只四个字,但余永华却真正领会了个中要义。常言说,“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为此,在之后教练的过程中,自己首先得把武术动作练好,才能去教别人。不知不觉,在“教学相长”中,他不但教会了别人,也让自己的功力得到了长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跟师学艺三年里,余永华不知流过多少次血、摔过多少次跤,但他从未掉过一滴泪,也从未后悔过一次。他的筋骨越练越硬,武术功力越学越精。

  20世纪90年代起,比武打擂开始在国内武术圈盛行。不过余永华最初却认为,学武不外乎是强身健体,比武打擂离自己很远,更没想通过比武来博取名声。

  但余永华的实力,师父和师兄们是清楚的。2004年,掌门师兄杨贤仁(时任梁平武协主席)力荐他参加重庆市“江龙杯”第三届传统武术精英赛。

  当年11月,他忐忑不安地来到重庆。报到后,被组委会安排到一个8人间的宿舍。宿舍内都是练武之人,数他最年轻。彼此打完招呼后,大家便开始介绍自己参加比赛的项目。

  “八卦掌?”当余永华自我介绍时,众人纷纷惊奇。其中一位合川籍的老拳师半信半疑地问他:“小伙子,你今年多大哟?”

  借着话题,大家对八卦掌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重庆练八卦掌的人已不多,多数人只是听说过,却没有见过。

  正式比赛的时候,操场上设了两个场地,各自围了不少观众。等到余永华上场时,他一走步、亮掌,便立马引来喝彩。赛场上的他毫不紧张,徐徐出掌。只见他“形似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随着比赛深入,他的八卦掌越打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最后,另一个场地上的观众也都跑到他这边来观看了。

  比赛下来,梁平的领队拍着他的肩膀连说:“好样的,好样的!”其他人纷纷找余永华交换名片,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他还没有名片,只好用笔给人留下电话。

  回到宿舍时,那位合川的老拳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小兄弟,你从上场到下场,我是全程看完了的,不错!”

  为增强功力,余永华此后又拜陈秉仕为师。陈秉仕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拳师,曾任重庆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平日与香港等地联络较多。2014年,香港举办第十二届“梦想杯”国际武术节,陈秉仕极力推荐他去参赛。

  香港国际武术节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武术赛事,每年举行一届,由香港中国武术海外训练学院发起,香港武术联合会、精武体育会、香港沙田体育会等联合举办。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华武术,让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武术节于2014年3月17日至20日在香港马鞍山体育馆举行。这是一次典型的国际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伊朗、德国、乌克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36支队伍,共5000多名选手参赛。比赛设中国武术段位考评、武术套路大奖赛、套路专业难度组比赛、绝技功力比赛、健身气功比赛、太极柔力球比赛、跆拳道比赛、散打比赛等项目。

  但余永华毕竟身怀绝技,他对自己的八卦掌还是很有自信的。轮到他上场时,只见他忽而掌似兵刃,露拨转之功;又身似弓弦,现转运之神;再脚似战马,展快动之力。飘忽间,他两掌掌心一向里一向外,两脚一摆一扣,既有阴阳之分,又呈阴阳易理之美妙。

  “有形、有意、真明”,是习练八卦掌的三种境界。香港比赛获得佳绩后,余永华并未自满,而是不断精进,向着八卦掌的最高境界攀登。

  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他头上。2015年6月,重庆市首届民间文艺之星选拔赛启动。由于赛事侧重选手的草根性和表演的原生态,这次比赛没有“科班生”。

  比赛是重庆市首个以民间艺人和民间技艺为主题内容的市级赛事,以“民间竞技秀 文艺欢乐行”为主题,通过层层选拔,为民间文艺人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储备一批适合文化交流的表演项目,打造一批演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带头人,从而激发民间文化艺术活力,为建设文化强市增添助力。

  当然,幸运并不是没有竞争。海选阶段,组委会收到参赛节目107个。初选后,82个项目(团队)跻身复赛,最终决出12名(组)“艺术之星”和12名(组)“艺术之秀”。

  有了大赛经验的余永华再次不负众望,凭着一套出神入化的八卦掌,成功闯入决赛。最终,他获颁“民间艺术之秀”奖。

  “一人练武只能一人身体好,众人习武方能大家身体好。”名气加身的余永华有了一个想法,向爱好者传授武术。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他就已在群众中传授武术了。最初,他在梁平仁贤中学附近找了一处农家小院当场地,吸收当地学生近百人跟随练武。

  学生们精力旺盛,正是练武好时机。每天清晨,他们跟着余永华跑步;黄昏,随着他压腿、练拳;周末,农家院中传来声声呐喊,那是在练习散打。

  社会在进步,传习理念也在更新。自己以前学武靠口口相传,现在传授武术不但要真本领,还得有理论。余永华在教们练武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2012年10月20日,他修满规定课程、完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正式成为一名执证上岗的体育培训人员。

  渐渐地,跟随余永华习武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青年,还有老人和小孩。原来的农家小院,已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于是,他选择了仁贤广场,将那里作为公开传授武术和爱好者练功习武的场地。

  2014年,仁贤广场被评为“梁平‘争做群众身边好体育人’为民服务队指导站”。2015年1月,他还被梁平武术协会评为“武术文化传承先进个人”。2016年8月,他被吸收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2018年1月5日,他又成功考取了武术(武术套路)项目一级裁判员。同时,他还不断传承着其他门类武术。2023年11月,他被梁平区文旅委命名为“字门拳”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每当晨曦微露时,仁贤广场上就聚集了很多人,他们身着太极练功服,跟着余永华练习八卦掌和字门拳。

href=""

搜索